选择性必修 上册 · 统编版
阅读主题
正文字体
字体大小

19 逻辑的力量_第3课时

免费读1246字2024-07-20

  老师:同学们,大家好,我是北京市第一零一中学语文组的刘丹妮老师。上次课我们讲到了逻辑的基本规律,认识了同一率、不矛盾率、排中率和充足理由率。我们还初步接触了逻辑谬误的类型。这节课我们要进一步深入认识逻辑谬误在日常生活和文本阅读中的不同面貌,学会辨识各种各样的逻辑谬误。并且我们还会对一些文学作品中有意而为之的逻辑谬误所造成的艺术效果进行欣赏。

  老师:我们把常见的逻辑谬误分为两类,生活中的逻辑谬误和文学作品中的逻辑谬误。生活中的逻辑谬误分析我们主要涉及的是日常对话、生活场景可能出现的逻辑谬误。我们通过一些案例来产生兴趣,从而产生对他的理性认识。而文学作品中的谬误主要是为了营造人物形象的需要,是作者刻意而为之的艺术效果。

  老师:那么我们先来介绍罗金缪物中的第一种类型,稻草人缪物,它又称为歪曲观点。这个逻辑谬误指的是把对方的观点a歪曲成了观点b,转而去攻击观点b。这种逻辑谬误像是在地上树立了一个稻草人作为你的假想敌,打倒这个稻草人就实现了精神的胜利。这种逻辑谬误把对方的观点曲解为非常容易博倒的观点,然后在反驳的过程里刻意的弱化和简化对手,从而实现自己的目的。这种谬误不仅干扰了理性的讨论,也影响了观点的可信度。

  老师:好的,我们来看一个稻草人谬误的示例,这是一个非常古老的命题,杨氏为我是无君也,末世兼爱是无父也。得出的结论,无父无君是禽兽也。事实上,杨朱的观点是为我,这个观点的内涵是重视个人生命的保存,反对别人对自己的侵夺,也不侵夺别人。但是这里的孟子却把这个观点刻意的曲解为目无君主。墨子的观点兼爱,其内涵是普遍平等的爱人,不受等级贵贱和血缘亲属的局限,孟子却说是孟无父亲,因此得出了一个结论是无君无父等同于禽兽。下面我们再来看一个和稻草人谬误很相似的谬误,它叫做偷换论题,它指的是把讨论的焦点转移到另一个话题,从而逃避质疑和攻击。比如我们在现实生活中经常听到这样的对话,妈妈对孩子说,怎么这么迟回家,孩子不高兴了,你怎么老挑我的毛病?

  老师:从对话我们可以看出,孩子以这样的方式引起了新的争论。可以想见,接下来这个对话很有可能会朝着孩子期待的方向发展,挽回家这件事儿不会成为一个核心问题了。从这个角度来说,如果是有意把原来需要论证或沟通的话题替换成了另一个不相干的话题,这种出于目的而故意答非所问的偷换话题,就有诡辩之嫌疑了。由此,我们可以来比较一下稻草人谬误和偷换论题谬误之间的区别。稻草人谬误是刻意的制造了一个观点,以此冒充对方的观点,然后替换成对方观点进行攻击。可是偷换论题并没有制造对方观点,而是转移了话题,使得讨论的方向发生了变化。下面我们一起来看一看。第三种谬误,假二择一,它又称为虚假两难,也就是明明存在很多可能性,却刻意说成只有两种可能,迫使对方做出自己所希望的选择,所以它叫虚假两难。下面我们来看一个例子,这个例子是20世纪越战期间,美国一些人为

查看隐藏内容

《19 逻辑的力量_第3课时》.doc
将本文下载保存,方便收藏和打印
导出文档

猜您想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