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性必修 上册 · 统编版
阅读主题
正文字体
字体大小

8 《论语》十二章_第4课时

免费读1247字2024-07-20

  老师:同学们好,我是中国人民大学附属中学的高中语文老师陈连春。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论语中的人。这节课的学习目标是理解论语中关于人的赃据,进而理解孔子所谈的人的深刻内涵。我们要探究如何医于人,从而理解我育人使人质疑的深意,以砥砺自我人格。另外,我们还要思考仁者安仁、智者立仁的历史意义和现实价值。其中第2条和第3条我们要通过作业来完成,以思便于达到教学目标。

  老师:同学们,如果让你用一个字来提炼一部论语当中最核心的概念应该是哪个字,可能同学能想到应该是人。一部论语人出现了109次,可见人是整部论语当中最核心的理念。可是让我们感到困惑的是,整部论语当中,孔子对不同的学生,在不同的时间就不同的事件所回答的人,答案都不一样。比如幻灯片上所呈现出来的凡词问人,孔子做出了这样三个不同的回答,那么人到底该如何来理解?正如同学者陈大奇所说,人他应该是重德所合构而成,是重德的总称。但是我们去理解它的含义,应该看到在孔子回答的时候,其中爱人两个字是很重要的。那么仁者先难而后获,说的就是仁者,他在做事情的时候应该先在人前,而在要获利的时候却居于人后。你是不是由此能想到范仲淹所说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和天下之乐而乐。

  老师:再看人,还有具体的居处、功执事进与人中,因此在这里的恭敬中似乎也都是人的内涵。好,那么让我们具体来一起探究一下儒学中的人。儒学以人建构了思想体系,但这思想体系走向了仁德、仁爱和仁政。我们再来看仁德,其实是就个体生命而言的,我们要通过之前所讲的以学求人,学师达人,修成君子人格,最后以臻于完美,这是仁德。再来看仁爱,其实它指向了人在社会群体当中应该建构出一个理想的人际关系,最后再以人来施政,就是形成完善的政治统治。因此整个论语就此形成了一个求于和谐,最后让社会能够安定团结这样的一个政治格局。好,现在我们清楚了,人学是从个体人品,最后达成天下社会,以便最后修成大同社会。

  老师:再来看一下。那么如何来理解人的起点?请大家看幻灯片所示的这一章。句子曰,自爱,人之智也,自尽,智之智也,仁之智,也就是人的最高境界。孔子为什么认为人的最高境界是自爱呢?你可能会觉得很困惑,自爱是爱自己,但是它恰恰说明了人它的主体。爱人指的是人,应该是私语的对象,但是主体却是在我。因此我们会发现,自爱强调了儒学当中的为人由己,这样我们才可以推己而及人,最后达成了泛艾重这样来理解人学,我们就会在里面看到整个人学当中推己及人,它既是儒学的逻辑思维,同时在这样的逻辑思维当中,我们就会感受到了曾经学过的修疾以安人,又蕴含着推己及人,其实又何于儒家的伦理原则?孔子说,我欲人思人至矣,所以在这里面包含着给欲利而利人,给欲达而达人这样的内涵。这样我们就清楚了,在整个仁者,他是以自爱为起点,其实包含着纯粹的良心,高尚的德性。

  老师:好,我们再来看一下人之本为何是孝悌?在学而篇第一章是我们已经讲过的游

查看隐藏内容

《8 《论语》十二章_第4课时》.doc
将本文下载保存,方便收藏和打印
导出文档

猜您想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