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上册统编版
阅读主题
正文字体
字体大小

35 在柏林

免费读1243字2024-02-15

老师

亲爱的同学们,大家好,我是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第三小学的高老师,今天我们一起学习统编版教材六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的,在柏林,在学习这篇小说之前,我们先来一起回顾一下第四单元前两篇小说的阅读方法,我们先来听听第一位同学分享的方法。

学生

学习完桥这篇课文之后,我知道作者把故事安排在一个风雨大作的黎明。对于肆虐的洪水有多处描写,比如近一米高的洪水已经在路面上跳舞了,死亡在洪水的狞笑声中逼近,水渐渐蹿上来,放肆地舔着人们的腰。这些环境描写很重要,它不仅营造了死亡步步逼近的危机感,也为人物的牺牲埋下了伏笔。作者还在故事中巧妙地安排了山洪暴发,组织撤离,祭奠亲人。这些情节跌宕起伏的情节设置,能突出老支书忠于职守、舍己为人的光辉形象。

老师

这位同学从小说的环境描写和情节设置进行了总结。我们再来听听第二位同学的发言。

学生

在学习穷人时,我留意了桑娜的语言,动作、心理活动,感受到了她对丈夫的担忧、体贴以及对邻居的关心。我还从桑娜把两个孤儿抱回家的情节中体会到她宁可自己受苦,也要照顾孤儿的善良。我也关注了这篇小说的环境描写,那是一个风雨大作,又黑又冷的夜晚。这个描写能够表现穷人生活的艰难,反衬桑娜夫妇的善良以及他们内心世界的富有。

老师

这位同学不仅关注了小说的环境和情节,还关注了人物的语言动作和心理活动,感受到了人物的形象特点。通过这两篇小说的学习,我想你们一定感受到了小说借助情节发展和环境描写来刻画人物的特点。那么我们今天学习的这篇小说,它的情节安排和环境描写又能让我们感受到什么呢?请大家齐读课题。这篇小说的题目是在柏林。同学们,你们知道柏林在哪吗?你们对这个地方有什么了解?课前我们都进行了预习。接下来我们听听这位同学通过查阅资料都了解到了什么。

学生

在预习时,我对柏林不太了解,没有去过。于是我上网查阅了相关的资料,了解到柏林是德国的首都,是德国最大的城市,也是德国的政治、文化、交通以及经济中心。柏林位于德国东北部,四面被博雷登宝洲环绕,施普雷河和哈维尔河流经该市著名景点有国徽大厦、博雷登堡门等等。

老师

这个故事就发生在一列从柏林驶出的列车上,当时的德国加入了第一次世界大战。让我们来听一听关于战争的一组数据。同学们。

学生

第一次世界大战是 20 世纪初的一场人类浩劫,大战历时 4 年多,30多个国家 15 亿人口被卷入了战争,占当时世界人口总数的67%。它使各国人民遭受空前灾难,参战方兵力约有 6500 万人,超过 3000 万人死亡。参战国直接经济损失高达 1805 亿美元,间接经济损失也达 1516 亿美元。

老师

听到这些触目惊心的数字,我想每个人都能真切地感受到战争给人们造成的沉重苦难,带来了身心上难以弥合的创伤。了解了小说的写作背景,请大家把书打开翻到 62 页。请你们默读课文,说一说这篇课文的主要内容是什么。通过默读和思考,我想你

查看隐藏内容
《35 在柏林》.doc
将本文下载保存,方便收藏和打印
导出文档

猜您想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