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下册统编版
阅读主题
正文字体
字体大小

18 纸的发明

免费读1215字2024-02-15

老师

同学们,上节课我们运用时间轴理清了纸的发展历史脉络,通过抓关键信息的方法,学会了简单介绍纸的发明过程。可是作为讲解员,只是泛泛讲解一下,我想听众一定会产生很多疑问,如果你是听众,你最想了解哪方面的问题?

学生

为什么要发明纸?为什么只有蔡伦改进的造纸树传承下来了?

老师

看来要想当好小小讲解员,我们还得闯过第三关,学习课文的表达方式,讲清纸的发明历程。在蔡伦的造纸书发明之前,记录文字的方式发生过多次改变,是因为这些记录文字的方式都有各自的缺点。下面就请同学们默读课文的二三自然段,思考一下蔡伦改进造纸树之前记录文字的方式有哪些缺点?用波浪线画下来。

学生

这些竹片、木片用绳子穿起来就成了一册书,但是这种书很笨重,阅读、携带、保存都很不方便。

学生

箔比竹片、木片轻便,但是价钱太贵,只有少数人能用,不能普及。

学生

考古学家发现,在 2000 多年前的西汉时代,人们已经懂得了用麻来造纸,但麻纸比较粗糙,不便书写。

老师

老师把这些语句放到了一起,你们发现这几句话有什么共同点吗?

学生

这些句子里都有,但是这个词语句子前半部分都讲了记录文字方式的改变,后面再说出这些形式有各自的缺点。

老师

对,在这里,但是这些词语的出现就是表示转折的,正因为这些记录文字的形式都有自己的缺点,人们才不断的去改进,最终促使蔡伦改进了造纸术。现在同学们掌握了这种表达上的秘密,就让我们学着用这种表达方法,试着把其他两种记录文字的方式有哪些缺点?补充完整版。

学生

那时候还没有纸,要记录一件事情,就用刀把蚊子刻在龟甲和兽骨上,或者把蚊子铸刻在青铜器上。但是龟架、瘦骨还有青铜器这种原材料不容易找到,并且青铜器价格很昂贵,不可能大量生产。

学生

用蚕茧制作丝棉时,发现盛放蚕茧的灭席上会留下一层薄片,可用于书写。但是养了一年餐,结果只能做十几张纸,数量实在太少了。

老师

通过刚才的小练习,我知道同学们都已经掌握了运用转折的方式。先说出文字记录的方式,再说出它存在的缺点,这样讲就可以很清楚的给大家讲明白为什么要发明纸了。了解了发明纸的原因,同学们一定更想知道蔡伦究竟是怎样造纸的?下面请一位学习小伙伴朗读。第四自然端,请你一边听一边用笔圈画出菜伦造纸过程中的动词。

学生

大约在 1900 年前的东汉时代,有个叫蔡伦的人吸收了人们长期积累的经验,改进了造纸书。他把树皮、麻头、稻草、破布等原料剪碎或切断,浸在水里捣烂成浆,再把浆捞出来晒干,就成了一种既轻便又好用的纸。用这种方法造的纸,原料容易得到,可以大量制造,价格又便宜,能满足多数人的需要,所以这种造纸方法就传承了下来。

老师

你找到了哪些描写造纸过程的动词?

学生

我找到了剪碎或切断、进到、捞晒

查看隐藏内容
《18 纸的发明》.doc
将本文下载保存,方便收藏和打印
导出文档

猜您想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