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下册统编版
阅读主题
正文字体
字体大小

22 应有格物致知精神_第1课时

免费读1248字2024-07-20

  老师:亲爱的同学们,大家好,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课文是应有格物治之精神。首先我们先了解一下学习目标,一、了解演讲者的观点,领悟格物致知的内涵和现实意义。二、梳理演讲者的思路,把握演讲词层层推进的结构。三、理解演讲中视力对于观点的印证作用。我们先了解一下作者丁召忠先生,1936年生,祖籍山东,日少,美籍华裔物理学家,获1976年诺贝尔物理学家。1974年11月12日,丁召忠向全世界宣布,他的实验小组发现了新的基本粒子g粒子,这种粒子的寿命等于其他任何粒子的1000倍,即第四种夸克的束缚肽,为人类认识微观世界开辟了一个新的境界,被称为物理学的十一月革命。

  老师:那么接下来我们了解一下这篇课文的背景。本文是选择瞭望1991年第44期,文中有改动。这是作者于1991年10月18日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的情系中华大会上接受特别荣誉奖时发表的演讲。同学们,这篇演讲稿的题目叫应有格物致志精神。因此我们先要从文中找出关于格物和致知的解释。我们从第二自然段中不难发现格物致知是什么意思?是探查物体而得到知识。隔是探查,探究物是物体事物质是达到得到。接下来,我再为大家为格物致知做一个补充的注释。

  老师:格物致知是中国古代儒家思想的一个重要概念,它是出自于四书之一的大学。原文是这样的,古之欲明明得于天下者,贤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其其家。欲其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义。欲乘其义者,先治其知。置之再格物。物格而后之,志而后亦。诚而后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而后国治而后天下平。这里提出格物致之,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八条木成为南宋以后理学的基本纲领的一部分。在此,格物致之的目的在于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的天地,从而追求儒家的最高理想平天下。

  老师:现代汉语词典2016年发行的第7版,将格物致志的解释为推鸠事物的原理、法则,而总结为理性知识。好同学们,下面我们开始整体感知,理清思路,我给大家5分钟的时间,请同学们分段大声朗读,理解每段的文艺,然后我们来回答下面的问题,请同学们按下暂停键。同学们,5分钟的时间已经到了,那么相信同学们对于这篇文章的每个段落都有一些初步的了解和掌握。那么接下来我们开始回答问题。第一个问题,这篇文章作者演讲的话题是什么?观点又是什么?这个答案非常简单,我们从第一自然段里面就能看得到,应该是第一自然段的最后一句话就是谈中国学生应该怎样学习自然科学。那么它的观点是什么呢?它的观点也是文章的标题,应有格物致志精神。好同学们,下面我们来看第二个问题,格物致知出自哪里?它的意思是什么?传统的格物致知与现代学术有什么关系?这个问题我们在第二自然段里面能够非常明确的找到答案。格物致知出自大学,格物致知的意思是从探查物体而获得知识,这个我们在前面也有所交代。传统的格物制与现代学术又有什么关系?这个问题在第二自然段

查看隐藏内容

《22 应有格物致知精神_第1课时》.doc
将本文下载保存,方便收藏和打印
导出文档

猜您想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