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修 中外历史纲要(上) · 统编版
阅读主题
正文字体
字体大小

15 清朝前中期的鼎盛与危机

免费读1258字2024-07-22

  老师:同学们大家好,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清朝前中期的鼎盛与危机。本课的内容主要聚焦在以下三个方面,分别是康云前时期的君主专制,疆域的奠定和统治危机的出现。去过北京天坛的同学不知道是否留意过一个景点,天坛七十二长廊东南的七星石。如果同学们仔细观察图片的话,细心的同学就会发现这里面其实有8块石头。这是怎么回事?原来七星石本是明朝嘉靖年间放在这里的,七块阵石代表着天下大一统,但是满足创立的。清朝入主中远后,乾隆皇帝特意下令在东北方向增设一时,象征满汉一家,江山一统之一。那么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学习清朝是如何进行统治的。清朝皇帝康熙、雍正、乾隆在位期间,出现了长达100多年的鼎盛时期,政局稳定,经济繁荣,将欲开拓并巩固,被称为康乾盛世。这三位皇帝都以勤政著称。在教材第77页的导言部分,同学们能找到康熙皇帝秦政的例子吗?对年过六旬的康熙帝抱怨,说自己犹如驾车之马,不得休息,承受着巨大的工作压力。那清朝的皇帝的劳累,很大程度上其实是这几位勤政的皇帝自寻烦恼。请同学们一起来看教材第77页的史料阅读部分,乾隆皇帝曾经对此做过精辟的总结,他说,乾刚独断南本朝家法,自皇祖黄考以来,一切用人听言,大权从无旁驾。继左右亲信大臣,亦未有能荣辱人,能生死仁者。

  老师:从中我们可以看到君主勤政的背后,其实是其钱纲独断的本质。那么除了皇帝个人勤政外,在制度的创设上,清朝又是如何保障君主专制的?首先让我们来看一下清朝文书体系有何变化。早在明朝的时候,文书体系称文奏本或者题本,官员上奏的时候要经过通政司,经过内阁逐层上报,最后才能到达皇帝手里。这个过程比较的冗长繁杂,保密性也不强。清初的时候,逐渐形成了一种特有的奏折制度,由部分担任重要职责的官员单独呈送报告给皇帝,皇帝亲手批阅以后,奏折返回中间,不经过任何中转和收发环节,这是君臣之间私人直接通讯的一种文书制度。

  老师:请同学们看左边的图片,左图就是放置奏折的密匣,只有皇帝和上奏的官员有钥匙,机密性增强了。右图是雍正皇帝朱笔批阅过的一份奏折,雍正皇帝时期拥有上奏权力的官员范围更扩大了,基本上所有的高级官员都可以上奏折。雍正猪批过的奏折多达几万件,现在都成为了研究清朝历史的重要史料。那么同学们结合材料来一起看一下奏折制度,它有何作用?好,我们一起来读以下材料。雍正帝借奏折搜集情报,故虽身居大内,而与各地官僚之作为,政治、经济以及社会动态无不了如指掌,可以称之为奏折政治。确实,面对如此广大的疆域,身居大内,与世隔绝的皇帝与全国各地的官员如何建立有效的沟通?这样的需求越来越大,原本繁琐低效的奏本制度难以满足这种需求。

  老师:奏折的内容既可以是地方衙门里头政治人事,也可以汇报官员们贪污受贿的情况,盗贼叛乱的问题,还可以谈及农业收成、米薄、价格等经济问题,既可以是官员亲身的见闻,也可以报告职责之外的其他事情。那么这种迅速机密的联系方式,使皇

查看隐藏内容

《15 清朝前中期的鼎盛与危机》.doc
将本文下载保存,方便收藏和打印
导出文档

猜您想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