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性必修2 物质结构与性质 · 人教版
阅读主题
正文字体
字体大小

2 原子结构与元素的性质_第3课时

免费读1260字2024-07-22

  老师:各位同学,大家好,我是来自北师大实验中学的化学老师谢家军。今天我们来继续学习原子结构与元素的性质。在上节课中,我们学习了原子半径和电力能。在科学研究和生产实践中,化学变化往往伴随着不同原子电子之间的相互作用以及变化等复杂过程。尽管电力能为理解元素性质及其周期性变化提供了工具,但是想要更加精确描述复杂化学过程,还需要更多的新概念的建立。今天我们来学习颠覆性,你将会知道颠覆性的含义和它的地变规律,并且能够初步体会颠覆性在认识物质性质以及预测化学反应方面的应用价值。我们先来学习颠覆性这个概念是如何被提出来的?我们在上节课中找到了碱金属元素的电离能和它们活泼性之间的联系,你能回忆起来吗?碱金属元素的电力能随着周期数的增加,第一电力能逐渐减小,并且它们的活泼性逐渐增大。类似的,人们也曾经试图建立某些定量化的概念来表示鲁肃的化学活泼性。

  老师:我们知道类似于金属与盐溶液的置换反应,卤素单质和相应的盐也可以发生置换反应。比如,一摩尔氯单质与两摩尔锈离子发生氧化还原反应,可以生成一摩尔锈丹质和两摩尔氯离子。1摩尔氯单质与两摩尔碘离子发生氧化还原反应,可以生成一摩尔单质碘和两帽氯离子。1摩尔锈分子与两摩尔碘离子能反应生成一摩尔碘单质和两摩尔锈离子。人们通过宏观的实验现象,利用氧化还原反应的规律,结合原子结构,总结了卤素的活泼性顺序。鲁肃的非金属性从上到下逐渐减弱,这是因为铜主族元素原子从上到下原子核外电子层数依次增多,原子半径逐渐增大,得电子能力逐渐减弱,所以非金属性逐渐减弱。而对于其他的非同周期、非同族的元素来说,我们又该如何判别他们的得失电子能力的强弱呢?比如对于氮和氯元素来说,我们知道它们的最高价肽含氧酸分别为硝酸和高氯酸,它们在水溶液中都是强酸,完全电离,单靠它们在水溶液中的酸性是无法比较出它们的非金属性的强弱的,同样也无法比较出他们的得失电子能力的强弱。

  老师:人们很希望建立某些定量化的概念来描述得失电子能力的强弱。化学家们尝试对已经测得的物理量进行组合和数学处理,以此来获得更好的能够反映元素的性质变化规律的参数。1932年,美国化学家鲍林提出了颠覆性的概念,元素互相化合形成化学键。我们常常把原子中用于形成化学键的电子称为键和电子。比如在氟化氢分子中,氢和氟原子通过共用电子对形成化学键,我们把这一共用的电子对称为键和电子。所谓颠覆性,是用来描述不同元素的原子对键和电子吸引力的大小,颠覆性越大的原子对键和电子的吸引力也就越大,报0。利用实验数据进行的理论计算,为了便于比较,规定了非金属性最强的元素符,它的颠覆性为4.0,非金属性较弱的元素锂为1.0,并以此作为相对标准,得出了各个元素的颠覆性数值。对于孵化氢分子来说,氟元素的颠覆性是4.0,氢元素的颠覆性是2.1。因此,氟原子对于键和电子的吸引力比氢原子要大。现在你知道了电复性的含义,它反映的是原子

查看隐藏内容
《2 原子结构与元素的性质_第3课时》.doc
将本文下载保存,方便收藏和打印
导出文档

猜您想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