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修 第二册 · 鲁科版
阅读主题
正文字体
字体大小

10 元素周期表的应用_第1课时

免费读1260字2024-07-22

  老师:同学们好,我是北京市丰台区丰台第二中学的张颖老师。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第一章第三节元素周期率的应用。首先让我们回到1871年在门捷列夫编制的元素周期表中,它不仅把当时已经发现的63种元素全部列入表中,他还在表中留下了空位。他认为这些空位对应的元素是存在的,只是当时还没有发现。比如,针对第213132号空位,门捷列夫预测了他们的性质,并称这些元素为泪棚类、铝类、硅。多年后,门捷列夫的预测得到了证实,于后来发现的抗家者,这三种元素的性质相对应。

  老师:门捷列夫为什么在元素还没有发现之前就能对他们的性质进行预测?元素周期表中各个元素之间的性质到底有怎样的关联?今天我们就一起透过元素周期表去探寻元素的性质有怎样的变化规律。首先让我们以第三周期为例,研究同一周期的元素性质随原子叙述的递增有怎样的变化规律。通过前面的学习,我们知道元素的性质包括化和架原子、半径原子的得失电子能力。其中原子的得失电子能力是元素的重要性质。这节课我们就重点讨论元素原子得失电子能力的变化规律。请同学们先预测一下第三周期元素原子失电子能力或得电子能力的相对强弱。同学们预测的结果是,原子的湿电子能力,钠原子大于镁原子,大于铝原子的德电子能力,硅原子小于磷原子,小于硫原子小于氯原子。再请同学们解释一下,预测原子得失电子能力的依据是什么呢?

  老师:有的同学采用了列表格的方式,将前面学习过的影响原子得失电子能力的因素逐一罗列出来进行分析。我觉得这样的分析非常好,能够更全面的进行推理。这位同学从元素位置、原子结构中的最外层电子数、电子层数、核电荷数、核对最外层电子的引力、原子半径这几个方面进行分析,发现从钠元素到氯元素位于同一周期,从左到右,从第一主足依次到第七主足。原子结构方面,最先分析最外层电子数,依据最外层电子数的多少,将第三周期元素分为两部分,钠、镁、铝属于金属元素,放在一起比较这几种元素原子的湿电子能力。硅、磷、硫、氯属于非金属元素,放在一起比较这几种元素原子的德电子能力。因为同一周期电子层数相同,核电荷数逐渐增大,导致核对最外层电子的引力逐渐增大,进而拉近了外层电子与核的距离,也就是原子半径逐渐减小。由此得出,从钠原子到镁原子到铝原子的湿电子能力减弱,从硅原子到磷原子到硫原子再到氯原子原子的德电子能力增强。

  老师:接下来请同学们一起反思为什么要关注这些要素。首先我们来看为什么要关注元素位置,因为元素位置反映了原子结构,当明确这几种元素的位置是第三周期时,相应的就明确了这些元素对应的原子结构所有信息,比如电子层数相同、核电荷数逐渐增多等。接下来进一步思考为什么原子结构包含了最外层电子数、电子层数、核电荷数这三个要素,因为这三个要素均影响了原子得失电子的能力。对于第三周期的元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决定了原子得电子还是失电子的趋势,而这一周期电子层数相同。这时候我们就要重点关注

查看隐藏内容
《10 元素周期表的应用_第1课时》.doc
将本文下载保存,方便收藏和打印
导出文档

猜您想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