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 · 道德与法治 · 统编版 · 上册
阅读主题
正文字体
字体大小

17 让家更美好

免费读1253字2024-07-22

  老师:同学们好,欢迎来到道德与法治课堂,我是北京交通大学附属中学的李文婷老师,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让家更美好。最近,小亮阅读老舍先生的长篇小说四史同堂,不仅被故事情节深深吸引,更是对小说的家族文化很感兴趣。四世同堂是传统中国人的家族理想,是历来为人们所崇尚的家庭模式。在阅读四世同堂的过程中,小亮联想到自己的家庭结构。自己3岁的时候,妹妹小丽出生了,为了让爸爸妈妈安心工作的同时也能照顾好小亮兄妹的成长,爷爷奶奶就搬到北京,一家六口生活在一起。这就是典型的主干家庭,由祖父母及第三代组成的家庭。随着小亮兄妹慢慢长大,需要更多独立的空间,爷爷奶奶也越来越想念自己的老房子,就搬回了老家。

  老师:平日里,爸爸妈妈和小亮兄妹四口人快乐地生活在一起,这就是典型的核心家庭,由父母和未婚子女两代人组成的家庭。通过阅读四世同堂,小亮领悟到老舍先生对中国家族文化的批判性思考。通过观察自己的家庭,小亮也感受到家庭结构在持续发生着变化。从而我们可以看出,随着社会历史的演进,现代家庭结构、规模、观念等都发生了不同程度的变化。

  老师:从过去儿孙满堂的大家庭,到今天家庭不断趋向小型化。从前独生子女家庭占大多数,到今后一段时间内,二孩家庭逐渐增多,中国的家庭结构在持续发生着变化。最近小丽在学习杜甫的春望,读到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的时候,小丽问哥哥家书抵万金是什么意思?小亮给妹妹讲了这首诗创作的背景是在安史之乱,诗人杜甫身在沦陷区,亲眼目睹长安城的萧条景象。诗人在消息隔绝,久盼亲人音讯不治的时候,创作了这首诗家书抵万金,写出了诗人期盼亲人音讯的迫切心情,这也是所有受战争迫害的人民的共同心理,反映出广大人民反对战争、期盼和平安定的美好愿望,很自然的使人产生共鸣。一封家书寄托无尽的思念,传递浓浓的情感。请同学们想一想,你还知道可以用哪些方式和家人们沟通,从一封家书、一份电报、一个电话一封、电邮一次,手机连线,家人间的交流沟通发生了较大变化,请同学们结合自己的经验思考一下,还有哪些沟通方式?你最喜欢哪些方式?为什么?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口流动频繁,人动的区域变化,网络和手机的使用,让家人间的交流和沟通越来越便捷,可以缩短了家人间心与心的距离。

  老师:同学们在思考后都提到最喜欢的还是面对面的交流与沟通,也提出一个观点,陪伴是最长情的告白。我们未成年人生活在父母身边,每天都可以与父母面对面,及时交流和沟通。在现阶段,我们需要父母的抚养和教育,与父母的交流和沟通中分享喜悦,分担忧伤,在父母的陪伴中健康成长。成年后,我们外出学习,可以通过多种途径跟父母长辈联系,有空的时候也要经常回家看望父母和长辈,多和父母长辈聊天,分担父母长辈的忧愁,缓解老人们的孤独感。

  老师:孝亲进长不仅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每个中国公民的法定义务,从而我们可以看出家庭成员的沟通方式在变化。随着人口的迁移和流动

查看隐藏内容

《17 让家更美好》.doc
将本文下载保存,方便收藏和打印
导出文档

猜您想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