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 · 上册 · 苏少版
阅读主题
正文字体
字体大小

4 听《月光下凤尾竹》

免费读1243字2024-07-24

  老师:同学们,愉快的音乐课又开始了,你还记得这首歌曲吗?

  老师:对了,这就是我们三年级第二学期学过的一首傣族风格创作歌曲惊孔雀轻轻跳。老师演奏的这样乐器你认识吗?这就是云南少数民族特有的乐器之一。葫芦丝,也称为葫芦硝,主要流传于傣族、阿昌族、佤族等少数民族地区。不过现在全世界都有人在吹奏葫芦丝。葫芦丝由一个葫芦和一个竹管两个副管组成,管子和葫芦连接的地方有三枚簧片,主管的前面有6个音孔,背后有一个音孔。副管主要是为了给学历加上和声效果和烘托乐曲情绪的时候,才需要打开。你们听没有打开副管的旋律,如果打开副管,是不是情绪就更加欢快和热闹了。今天老师给同学们带来一首耳熟能详的葫芦丝名曲,月光下的凤尾竹,请你轻轻闭上眼睛,细细欣赏之后告诉我你的感受。

  老师:同学们说得真好。夜光下的凤尾竹原本是一首歌曲,用我国著名作曲家施光南先生作曲,娓娓动听的旋律就好像微风轻拂,凤尾竹,舒缓优美。用葫芦丝来演奏这首乐曲最适合不过了,有人说他的声音犹如抖动的丝绸那样飘逸轻柔,故此得名葫芦丝。如此美妙的乐曲,作曲家是运用了哪些音乐要素来表现的?让我们跟着乐曲唱一唱旋律一,我们可以从节拍、速度、音色、节奏等方面说一说。

  老师:同学们的音乐素养真好。这是一首三拍子,速度稍慢,旋律优美婉转、节奏舒缓的乐曲,为什么这首乐曲会有如此美妙的感觉?让我们边画旋律线,边再来聆听一遍,看他的旋律线如此婉转优美,像不像傣族姑娘婀娜多姿的身影?接下来乐曲的情绪有没有发生变化?请你跟着乐曲唱一唱。

  老师:是作曲家在这里运用了许多二分音符和复点节奏,使得节奏更加的舒缓,曲调更加的悠长,情绪更热烈了。有没有谁发现熟悉的旋律,我们再看着曲谱唱一唱,找一找。

  老师:对了,学历一又再一次变化出现了,大家的小耳朵可真灵。大家知道余荫绕梁的成语吗?相信你听完这首乐曲的尾声,你就明白了,这四个越句用运了我国民族民间音乐常见的同头换尾的方式,句尾都是六派的长音,最后用了一个对了言英记号,给人意犹未尽的感觉,仿佛葫芦丝身一直萦绕在耳旁,久久难以忘怀。傣族的小伙子吹着葫芦丝,敲着橡脚鼓,小姑娘们当然跳起美丽的傣族舞蹈了。族的舞蹈有个特点,就是三道弯儿,第一道弯儿从立起的脚掌至弯曲的西部,第二道弯从西部到胯部,第三道弯从跨部到倾斜的上升,另外重拍向下均匀颤动,也形成特有的韵律特征和节奏特征。由于傣族人们特别喜欢孔雀,把孔雀看待为圣鸟,而孔雀的自然形态就是傣族舞。三道弯的仿照造型,让我们在一起敲着橡角鼓试一试,让我们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来演绎这首乐曲。

  老师:同学们,我们的祖国富饶辽阔,是一个多民族聚积的国家,每一个民族都有自己独特的音乐风格和乐器,他们通过这些音乐来表达自己的生活文化以及丰富多彩的民俗。希望同学们也能做一个中华音乐文化的传承人。这节课我们就上到这里,再见。

查看隐藏内容
《4 听《月光下凤尾竹》》.doc
将本文下载保存,方便收藏和打印
导出文档

猜您想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