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性必修1 自然地理基础 · 人教版
阅读主题
正文字体
字体大小

13 自然环境的地域差异性_第3课时

免费读1263字2024-07-22

  老师:各位同学好,我是北京师范大学附属实验中学的张毅老师,今天由我来为大家讲解自然环境的地域差异性。其中的第三节。前面两节课,徐老师带着大家学习了地域差异的两个重要规律,那就是陆地地域分与规律和垂直地域分与规律。下面我们就来考考大家,看看大家的学习效果怎样。我们看这张照片,请问照片中是什么景观?这样的景观一般出现在什么自然地带?按照宏观的分布规律,它一般分布在什么气候区?自然环境最主要的特征是什么?没错,这张照片显示的是荒漠景观,它一般出现在热带荒漠带或者温带荒漠带,所以它可能分布在热带沙漠气候区,或者在温带大陆性气候区,无论哪种气候区,它们都具有共同的特征,那就是气候干旱。不过这还不是这里的全部,我们来看看整个的照片,原来这里不仅有沙漠,还有一片水域和茂密的植被,这也就是人们常说的绿洲。

  老师:气候干旱的地区,为什么会偏偏在这里留下一片绿呢?其实沙漠中有绿洲并非偶然,我们来看一个著名的旅游景点,罗布仁村寨。位于新疆天山脚下的玉黎县,被称为沙漠中的世外桃源。这里虽然地处塔克拉玛干沙漠边缘,却长期生活着新疆古老的居民之一罗布人。它们不种母蛊、不木牲畜,只靠采集野沙枣和用小木舟捕鱼为生,千百年来与世隔绝,保持着原始的风俗习惯,按照我们之前学习的地域分一规律,明明这里身居内陆,应当是沙漠的,所以绿洲的出现并不符合常理。

  老师:但我们也知道,其实在每个沙漠都能找到绿洲,这又表明了绿洲存在的必然性。那么沙漠中出现绿洲有什么规律吗?我们如何来解释这样的现象?不仅是在荒漠中有绿洲这样的意外,草原上也同样有意外,原本应当是草色绿无涯的景观,却发现了绿色中的斑驳,这其实就是草原中的盐碱地,有人称之为简单,明明是按照宏观的地域分译规律,应当长草的区域为什么会出现严柬荒漠的景观?像刚才提到的沙漠中有绿洲,草原中有盐碱地等现象,都是由于地形、岩石、风化物等地方性因素的影响,发生了局部区域的物质与能量再分配,形成了尺度较小的地域分译,我们把这种现象称之为地方性分译,那么这些现象的存在都是有其原因的,也是有规律可循的,我们把这种规律称为地方性分义规律。下面我们就来看看这里面的原因和规律到底是什么。

  老师:这张是塔里木盆地位置示意图,根据图示可以看出,按照陆地分译规律来分析,罗布人村寨所处的塔里木盆地距离海洋非常遥远,我们看它北面距北冰洋3200多千米,南部距印度洋1800多千米,中间还有青藏高原相隔。东部距太平洋2800多千米,向西距地中海3600多千米。正因为这样的海陆位置导致水汽难以到达,于是形成了中国最大的沙漠塔克拉玛干沙漠。

  老师:然而,对于沙漠中的绿洲,我们却无法利用刚才的地域分译规律来解释到底问题出现在哪里?这里我想提醒同学们,当我们用宏观的地域分译规律无法解释清楚某一个现象的时候,可以尝试从地理环境整体性的角度来分析,因为对于一个区域而言,它的内部各

查看隐藏内容
《13 自然环境的地域差异性_第3课时》.doc
将本文下载保存,方便收藏和打印
导出文档

猜您想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