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性必修1 自然地理基础 · 人教版
阅读主题
正文字体
字体大小

12 自然环境的整体性_第2课时

免费读1261字2024-07-22

  老师:同学们大家好,我是北京师范大学第二附属中学的老师姚薇薇。今天我们将学习高中地理选择性必修一第五章第一节,自然环境的整体性第二课时,上一节课,我们以东北地区湿地的精深和前世为例,学习了自然环境的整体性规律。最后给大家留了一个讨论问题,东北地区的沼泽湿地会发生怎样的变化?我们今天就接着这个问题,继续学习自然环境的整体性。第四个问题,自然环境对干扰的整体响应。接下来我们以松弄平原西部湿地为例,看看东北湿地在1954年到2008年这50多年里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大家发现湿地的面积是不断缩小的,而且湿地由原来的连片集中分布变为分散分布,逐渐破碎化,其中1954年到1986年湿地面积减少明显。为什么湿地会发生如此大的变化?要想解决这个问题,我们该如何思考?有同学可能就立刻想到了我们上节课用整体性规律分析师弟的成因。大家能沿着这个思路来推测50多年来松嫩平原西部湿地变少可能的自然原因吗?这五大要素我们应该从哪个要素开始分析呢?对,是气候和地貌,因为这是湿地形成的两个主导因素。我们首先来看地貌要素,大尺度的地貌变化往往是千年、万年、百万年的时间尺度,而湿地的变化是近50多年来的变化,在这50多年来,地貌的变化是较小的,所以我们可以不考虑。

  老师:再来看气候这个要素,这是东北地区50年来年平均降水量变化趋势图,时间段是1959年到2008年。通过读这幅图,我们发现在这50年的年平均降水量的变化基本上是在500和700毫米左右波动,1959年、1986年、1998年的年平均降水量值较高。虽然在这50年的年平均降水量曲线中有波动,但整体上来讲,50年来降水量呈降低的趋势,这就影响了湿地水量的补给。

  老师:我们再来看东北地区50年来年平均气温变化趋势图,也是相同的时间段,那么大家发现在这50多年来年平均气温明显是呈现一个上升的趋势。由此我们可以得出,东北气候的变化,影响湿地的水量是东北湿地面积缩小的主要自然原因。在这两幅气温降水变化趋势图中,大家关注一个时间段,1959年到1986年左右,再结合刚才的湿地面积变化显著的时间段,大家发现了什么?在这近30年的时间里,大的气候背景,气温降水虽然有波动,但是整体上变化幅度还是较小的,而这段时间却是湿地面积大幅度萎缩的时间。这是松嫩平原西部随处可见的一幅景观图。

  老师:大家从这幅图中,你能看到师弟都去哪了吗?根据我们上节课对师弟的定义,那途中地面上有水覆盖,同时拥有大量植被的区域就是湿地,就像老师用蓝色圆圈示意的,那旁边是什么景观,方方正正,一看就知道是人为开垦的,这就是农田。其实这片农田原先也是湿地,大家再结合历史背景,上世纪50年代政治我国开发北大荒,由此我们可以得出东北湿地面积的萎缩,尤其是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前30年,主要是受人为开垦的影响。那人们是怎么把湿地开垦成农田的?我们来看这样两幅东北湿地开垦的景观图。

 

查看隐藏内容
《12 自然环境的整体性_第2课时》.doc
将本文下载保存,方便收藏和打印
导出文档

猜您想要